清代沧州武状元考略2

  • 发布时间:2018.06.19
  • |
  • 作者:孙建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2124

四、哈廷梁

 

哈廷梁(1714—1789?),字一擎,献县本斋村人。乾隆三年戊午科武举,乾隆十七年(1752)壬申恩科武殿试一甲第一人。该科是为庆祝皇太后六旬万寿特别开设的恩科,又称万寿恩科。

《清高宗法实录》卷四百二十五:乾隆十七年十月初五,“上御太和殿传胪,赐中式武举一甲哈廷梁、林建鼎、马瑔三人武进士及第,二甲田允中等七人武进士出身,三甲伊天培等五十五人同武进士出身。”

乾隆《献县志》卷八《选举·武进士》:“乾隆壬申科,哈廷梁,状元,官四川参将。”

本科探花山西阳曲人马瑔,是一位武举史上罕见的特殊人物。马瑔由侍卫出为福建游击,因与同僚发生口角,大打出手,被劾革职。入京,改名马全,注籍宛平,重新参加了乾隆二十五年武殿试,竟高中状元。一个人而先后两中武鼎甲,空前绝后。

另外,这一科武举,沧州地区的选手表现非常优秀,已知文献资料表明,前十名中至少有三位沧州人。除了第一名哈廷梁外,第四名即二甲第一田允中、第七名即二甲第四哈国兴也都是沧州人。乾隆《任丘县志》卷八《选举志·武进士表》:“乾隆十七年壬申,田允中,二甲第一名,侍卫。现任云南永顺镇总兵。”又,乾隆十七年十二月二日哈攀龙《奏为长子中二甲第四名武进士谢恩折》云:“臣长子国兴叨蒙圣恩,赐二甲第四名武进士,钦授三等侍卫。……再,一甲第一名哈廷梁,亦系臣之族弟”。(台湾故宫博物院编《宫中档乾隆朝奏折》第4辑)

哈廷梁中武状元后,授头等侍卫。而后,在乾隆二十七年(1762)出任四川普安营参将。光绪《雷波厅志》卷十一《职官·参将》:“哈廷梁,直隶献县人,武进士第一,乾隆二十七年任。”哈廷梁任至乾隆三十年,继任者为库明额,不到一年,库明额调走,护理者还是沧州人,并且还姓哈,他就是肃宁人哈攀凤,哈攀凤一直护理到乾隆三十四年。

乾隆三十年,哈廷梁迁四川化林协副将,至少任到乾隆三十五年。化林协位于今天泸定县东南兴隆镇的化林坪。化林坪是汉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。它东南倚山,西北绝壁,俯盐水溪,傍飞越岭,中间阔数百亩,土厚而腴,流泉甘美,任垦牧,宜屯戍,进有高屋建瓴之势,退有依山接险之利。因此明清两代一直有官兵戍守,一则保护茶马古道畅通,保障川藏贸易,二来借此地作为军事前哨。清初,一方面由于全国战争尚未结束,无力经营其地,另一方面要安抚达赖,稳定西藏,不便进兵,故清政府仅在化林坪提标一营兵,称为化林营,以监视其地。康熙中,为巩固这一地区,康熙四十三年,清政府升化林营为协,分兵五百七十五名驻守打箭炉,以化林协副将管辖各土司。当时化林坪人口增至六七百户,蔚为川边第一重镇。后来化林坪在雍正、乾隆时繁盛稍杀,但尚能为川边第二重镇,川边自打箭炉外,他处皆不能及。

哈廷梁是哈家的第二名状元,而其他哈氏族人出身武科或有武职者更是枚不胜举,乾隆皇帝在《平定金川五十功臣像赞》中的《哈国兴像赞》所云“中土回人,性多拳勇,哈其大族,毎出将种”(《御制文二集》卷四十三),是很好的概括。河间府哈氏(包括献县、肃宁、河间三县)不仅有哈攀龙、哈廷梁两名武状元,还有乾隆四年的武榜眼哈国龙、康熙五十一年的武探花哈义勇,此外还有二甲武进士哈攀凤、哈国兴,这个成绩足以让哈氏家族傲立清代武举世家之林。其武职人员,由末弁提督更是总计有数十人之多。如哈元贵、哈元成、哈尚德、哈峻德、哈怀德、哈明德、哈廷栋、哈振鳌、哈国祥等。仅举一例,即可证明哈氏武功之盛,在乾隆三十五年的《大清武职迁除题名录》中,游击以上官员中就有四名来自河间府哈氏,他们是山东临清协副将哈攀凤、四川泰宁协副将哈廷梁、云南普洱镇右营游击哈廷标、贵州古州镇总兵哈国兴。

五、白成龙

 

白成龙(?—1778),字翀天,河间人,乾隆三十一年(1766)丙戌科武进士一甲第一名。

《清高宗实录》卷七百七十载,乾隆三十一年十月十五日:“上御太和殿传胪,赐中式武举一甲白成龙、黄宗杰、彭先龙三人武进士及第;二甲李芳园等五人武进士出身;三甲赵攀龙等四十三人同武进士出身。”

乾隆三十三年秋《缙绅全书·御前侍卫》:“白成龙,直隶河间人,丙戌状元;黄宗杰,奉天镶白旗人,丙戌榜眼;彭先龙,湖北松滋人,丙戌探花;传胪李芳远,广东海阳人,丙戌。”

又据国家图书馆藏《大清武职迁除题名录》(乾隆崇寿堂刻本)载,“河南中军参将白成龙,翀天,直隶河间人,丙戌状元。”

乾隆三十八年,白成龙奉旨由河南中军参将,调补浙江湖州协副将。

乾隆四十三年,白成龙敲诈嘉湖卫守备柳俊贤钱财,柳自缢身死,白被捕。浙江巡抚王亶望于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,给乾隆帝的奏折说:“缘白成龙系直隶回民,由武进士荐升湖州协副将,与嘉兴卫守备柳俊贤向有亲谊。柳俊贤亦系云南回籍,其父从前顶冒万姓名粮,即名万松,而柳俊贤仍以柳姓入学中式。伊母病故,俊贤因欲赴京挑选,匿丧不报,旋经分发淮安漕标试用,始以亲母为本生,报丁一年。四十年补授绍兴卫守备。因有胞妹嫁与白成龙之母舅回民马世熙为妻,马世熙曾任都司。缘事降革,柳俊贤念其贫苦,接至署内相依。四十二年二月,嘉湖卫守备缺出。经司道详委柳俊贤署理。柳俊贤欲图调繁,因白成龙素日能事,又系至戚,差家人左顺持书至湖,托其代为谋干。白成龙思柳俊贤既可委署,自可调繁,起意撞骗。因伊曾任河南抚标参将,系已故巡抚何熠中军,遂假何抚之子何裕成与阿总漕有旧,已向说明,并令家人吴鸿保前往淮安投书,送礼垫用千金,事已办妥;又恐其言不足取信,复捏造吴鸿保回字,令营书柴继宗代为誊写,同伊书一并封寄。柳俊贤初信为实,嗣值因公赴淮,谒见总漕,应对之间,曾受呵斥。因思如果嘱托,何至全无照应?复在淮细访,并无何姓差人投书送礼之事,明知白成龙诓骗……柳俊贤益复不肯还银,致未归结。而马世熙于上年七月内,又与柳俊贤口角,挈妻至白成龙任所同居,因与白成龙商酌,欲将柳俊贤匿丧之事出首。白成龙先令营书许耀龙代写呈词,继嘱卫差周升、回民古永年先后通信,持呈与柳俊贤观看。柳俊贤以白成龙、马世熙二人狼狈作奸,串同诈害,浼交好之回民王体干前赴湖州,邀马世熙到署。马世熙欲借银二百两,柳俊贤先给银五十两,余约续交。马世熙仍回湖州协署中。四十三年正月,白成龙复托王体干往索前项。王体干劝柳俊贤不可结怨,柳俊贤探知白成龙之父欲行回籍,当凑银一百两,遣卫差陆恒送交白成龙收受。维时马世熙欲往河南探亲,白成龙恐其夫妇去后无人代索,又令柳氏前往海盐索取,声言如不还银,即从匿丧举发。马世熙亦嘱伊妻向取前借银一百五十两。正月二十八日,柳氏至嘉湖卫署,依言催逼。柳俊贤既不甘还银,又虑匿丧事发,一时情迫,自缢殒命……此白成龙先后诓骗吓逼,致柳俊贤自缢之实情也……白成龙许代柳俊贤营求调繁,希图撞骗,迨柳俊贤识破之后,又复屡向索讨,收受银一百两,虽据称系送给伊父盘费,实属因事受财。白成龙应照取受有事人财,枉法赃八十两绞律拟绞临候,但以副将大员,指官撞骗,诬蔑大臣,逼毙职官,种种狡恶,情甚可恶,应请旨将白成龙即行正法,以昭炯戒。”同年闰六月,白成龙在杭州被处绞刑。(见《宫中档乾隆朝奏折》第三十三辑,《清高宗实录》卷一千五十二亦略载此事)

白成龙之所以不为人知,大概有以下两个原因:

首先,现存的乾隆《河间府志》、乾隆《河间县志》均刻于乾隆二十五年,没有白成龙中武状元的记载,属于正常,而同治十一年良乡游杏村续修的《河间县志》,由于资料缺失,仅仅记录了从康熙至道光年间张凤仪等五名武进士,也没有白成龙。其次,由于白成龙的下场不甚光彩,乡里不便提起,久而久之,便被家乡淡忘了。

 六、张元联

 

张元联,生卒年待考,献县人。嘉庆十年(1805)乙丑科武殿试一甲第一人。

张元联是众状元中最难考索的一位,甚至连他的名字,我们都很难确定。

《清仁宗实录》卷之一百五十一:“嘉庆十年,乙丑,冬十月己亥,上御太和殿传胪,赐殿试武举一甲张联元、白凤池、孙抡元三人武进士及第;二甲马天保等六人,武进士出身;三甲时龙光等五十一人,同武进士出身。”朱彭寿《旧典备征》卷四从之,并注明籍贯乃直隶献县人。民国《乐寿陈氏族谱》支谱一之四中第十三世“陈芝,字茂堂,……元配同邑嘉庆乙丑科武状元,历任广西提督全省军务联元张公女。”

然而,在嘉庆十一年春《缙绅全书》御前侍卫名单里却赫然写道:“头等侍卫加一级张元联,直隶献县人,乙丑状元。”咸丰《初续献县志》卷三《武进士表》也记载:“嘉庆乙丑科,张元联,状元,官樊城副将。”

虽然实录比较权威,但不能排除临笔误写的可能,考虑到缙绅全书的实用性,以及地方志多采自族谱家乘,其可信程度也比较大,因此本文采用了“张元联”,而不是官方资料中的“张联元”。

张元联大魁后,首先被授为一等侍卫。这之后他的履历几乎没有任何足够的证据来证明。嘉庆十七年秋《缙绅全书》御前侍卫名单中有一位:“蓝翎侍卫加一级,□□□,直隶献县人。”此人必为张元联,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侍卫名单中。

通常侍卫生涯结束后,武状元们都会外放,去军伍中任职,而记录整个清朝政府军职人员的花名册叫《中枢备览》,嘉庆十七年之后的《中书备览》,目前我们仅能看到道光三年的,在这一年,张元联彻底消失了。这十年中发生了什么,犯罪遭贬?还是告老还乡?我们不得而知。

据咸丰《初续献县志》,张元联曾任至樊城副将,民国《献县志》卷十《清代荐绅表》亦有同样记载。可是,清代兵制,省有提督,镇有总兵,协有副将,营有参将、游击,樊城并无协一级编制,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“樊城副将”。

前引民国《乐寿陈氏族谱》又谓张联元曾任广西提督全省军务,未知何据?

民国《交河县志》又有所谓武状元张元连,卷六《选举志·武进士》云:“嘉庆朝,张元连,乙丑科状元,授徐州总兵,原籍献县,后人迁居交河。”可见张元连即为张元联,音同而讹也。然而,同治《徐州府志》卷六下《职官·武职·徐州镇总兵》一栏中,由清初截止到同治七年,不见张元连或张元联。考虑到从嘉庆十年到同治七年,已有一个甲子还多的岁月,当年再年轻健壮的武状元起码也得八十多了,因此同治之后任总兵的可能性几乎为负数!

另外,民国《献县志》卷十《科名表·清武进士》只记录有张元联是嘉庆十年乙丑科,但没有注明是状元,实在有些失之眉睫,而且张的乡试中举科分也不详。

 七、郝光甲

 

郝光甲(1818—1857),字赓飏(道光二十二年春《大清缙绅全书》),任丘市青塔乡半边店村人。武生出身,道光十七年(1837)丁酉科武乡试中举,十八年戊戌科武殿试一甲第一名。

郝光甲中魁的这次武殿试,是清代武科举史上第一次没有满额录取一甲前三名。

《清宣宗实录》卷三百十五载:道光十八年冬十月,谕内阁:“武殿试一甲向取三人。此次中式武举,朕亲加校阅,除一甲一名郝光甲、一甲二名佟攀梅马步箭弓刀石俱称外,其余各武举内,或马步箭尚好,弓刀石间有二号者,或弓刀石尚好,马步箭中不及数者。一甲第三,不得其人,未便迁就符额,用示朕核实抡才之意。”因此传胪当日,只赐一甲郝光甲、佟攀梅二人武进士及第,二甲原奠邦等六人武进士出身,三甲王太平等三十七人同武进士出身,并没有探花其人。朱彭寿《旧典备征》卷四《武科鼎甲考》谓此年的探花乃是云南新平普承尧,毫无根据。

郝光甲大魁后,恩授头等侍卫,在太和门上行走。道光二十三年九月,期满后,奉旨拣发山东,以参将补用,历任泰安营、德州营、临清营、沂州营各参副将。道光三十年六月,补授台庄营参将,同年九月,调补山东抚标中军参将。

咸丰二年三月,经署理山东巡抚刘源灏奏请,郝光甲升署山东胶州协副将,五月实授。九月,以山东巡抚李僡荐,擢陕西陕安镇总兵官。 

咸丰三年初,鲁豫苏皖交界处捻军活动频繁,三月,李僡奏请调郝光甲前赴山东差委,朝廷允之,饬令郝光甲调陕甘兵四千名前赴山东。

四月,陕甘总督舒兴阿又奏称陕安要地,非得力大员镇守,不足以资捍卫,且总兵现居要缺,难以派往他省,上疏恳留光甲于陕。朝廷又令郝光甲仍留本任,毋庸带兵前往。

五月,太平军林凤祥、李开芳率领北伐军进入河南,六月初,开始围攻怀庆。朝廷又慌忙命郝光甲带兵二千名由潼关渡河,取道蒲州,驰援怀庆,会同各路官兵,迅解郡城之围。

七月十五日,郝光甲带兵由东路丹河抵水北关,绕向西北进攻,与其他援兵形成会合之势。郝光甲率兵直抵敌营木栅,开放连环枪炮,并施放火箭,将敌营望台烧毁。次日,清军主力渡河,齐攻太平军。郝光甲协同太原镇总兵乌勒兴泰往来应击,大败太平军,怀庆之围遂解。太平军撤围西进,突入山西, 连克垣曲、绛县,声势大振。郝光甲追至平阳城北汾河上的高河桥,伏击了路经此桥北上洪洞的太平军,太平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截为两段,一部北上洪洞,一部折回平阳。太平军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,两天后在曲亭,伏击了郝光甲部,厮杀到最后,光甲仅仅带领十几个人突围逃走。

九月,太平军北伐军进入畿辅,光甲跟从钦差大臣胜保进行追剿,而他的顶头上司陕甘总督舒兴阿在河南追剿捻军,临阵混乱,争相调用郝光甲。当时由于受战争影响,朝廷的驿递文报,每多迟误,郝光甲根本不知道听谁的。胜保一怒之下,参奏光甲不遵节制,擅自移营,造成军机迟延贻误,这时已经尾随捻军抵达连镇的郝光甲被解职。舒兴阿赶忙保奏,于是朝廷又令光甲带兵回至河南地方,听候舒兴阿调遣,戴罪立功。

十一月、十二月,太平军西征军连克安徽舒城、庐州,安徽巡抚江忠源死难。郝光甲即随舒兴阿赴援庐州,不久,其军改隶福建陆军提督秦定三。

咸丰四年上半年,郝光甲在舒城三连桥、杨家庄、五里桥、黄家店、横岭等处,迭破敌军,江南提督和春奏报朝廷,诏赏三品顶戴,署陕安镇总兵。

咸丰六年正月,西宁镇总兵珠克登率兵直逼舒城城下,西面围攻,革职戴罪的肃州镇总兵音德布等由东门先登,郝光甲继之,缘梯而上,齐声喊杀,火光烛天,清军乘势冲下,太平军自相践踏,仓皇出奔,舒城遂收复。论功,诏恢复光甲总兵顶戴,赏赐花翎。

六月,捻军侵扰颍上,朝廷调郝光甲赴河南剿捕,郝光甲却误往徐州,因此被劾,革职留营。八月,郝光甲与捻军战于颍州之江集,擒其首领王凤林。不久,又以调赴蒙城迟延,降二级。

咸丰七年正月,清军围太平军李秀成部于桐城,光甲奉命增援桐城。清廷没想到李秀成、陈玉成内外夹击,于二月初一这天,大破提督秦定三、总兵郑魁士、副都统麟瑞于桐城外围,李秀成等乘胜追击,三天后攻占舒城。二月初六日,郝光甲到达舒城,与太平军遭遇,因寡不敌众,战死于阵。

三月,朝廷下诏恢复郝光甲革去的总兵一职,予祭葬赐恤,谥武节。同治七年十二月,朝廷诏于任邱县原籍建立专祠。《清史稿》卷四百二十八、《大清畿辅先哲传》卷八《名将传二》皆有郝光甲传。

 八、徐德麟

 

徐德麟(1809—1895),字趾祥,沧县张官屯乡大马庄村(原属南皮)人。汉军镶白旗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)辛丑科武殿试一甲第一人。

光绪《南皮县志》卷九《选举志下·武科武进士》:“道光辛丑科,状元,徐德麟,山西平垣营游击,升太原营参将。”

徐氏先祖本为汉族,明代由山东德平县徐河庄迁居当时南皮城北的三十五里堡。清朝初年,徐德麟的四世祖徐守志(德麟为第九世),挟良田十余顷,投靠了皇太极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,隶属汉军镶白旗下,于是转迁今沧县大马庄,成为五十一个旗屯村落之一。后来,此一支徐氏后人参加科举考试,均以汉军旗籍名义报名。

大马庄徐氏,家世习武,自乾隆中期以来,武举科第连绵,仅德麟父兄子侄三代便涌现出共计九位武举人,举人中有四名武进士,而进士之中,又有徐德麟这位沧州地区运河以东唯一的一名武状元,也是沧州历史上最后一名武状元。

徐德麟家武举具体名单(按时间先后)如下:

伯父徐任,乾隆三十年武举;

二伯徐偃,嘉庆十五年武举,官至山西孟寿营守备;

父亲徐仲,字秉篪,嘉庆十四年武进士,历广西桂林府守备、陕西芦塘营游击,官至湖南临武营参将;

族叔徐常明,乾隆六十年武举;

族兄徐天麟,字瑞征,道光二十一年武进士,官至宁波营参将、镇江副将;

族侄徐元善,字春复,道光二十四年武进士;

胞弟云麟,字瑞瞻,道光二十七年武举(会试通过,殿试因石力不符,被罚停殿试一科);

胞侄徐元贞,字子干,咸丰二年武举官至,薛家窝把总、沧州营千总;

族侄徐元朴,字樾亭,同治十二年武举,官至湖北郧州府前营守备升都司。

因此上,大马庄徐家成了远近闻名的武门望族。

徐德麟受伯父、父亲等人影响,自幼好武,尤其善长骑马,不管性子多烈的马,到了徐德麟的胯下,总能让它俯首听命。他经常骑着不装马鞍和缰绳的生马,驰骋数十里,以此为乐。闲来没事,就去村中的关帝庙内练习武艺。

道光十九年,徐德麟考中武举人。两年后,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初一,徐德麟与族兄徐天麟以及其他中式武举张育英等共七十二人,在紫禁城太和殿前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武殿试。

武举考试分内外场,“外场”试弓马技勇,“内场”试策论武经,弓马技勇包括马上箭法、步射箭法、拉硬弓、舞大刀、拿石蒂子等。舞刀用的刀分一百二十斤、一百斤、八十斤三种型号,试刀者要完成左右闯刀过顶、前后胸舞花等动作。刀号自选,一次完成为准。

徐氏后人传说,舞刀本来是徐德麟的强项,但殿试这天,可能出于紧张,徐德麟的刀居然没拿住,在胸前舞花的时候竟脱手而出,把众考官和武举们都吓了一跳。只见徐德麟一个箭步冲上去,就在大刀将落未落之际,右脚一踢刀杆,一百二十斤的大刀,应声而起。徐德麟复伸手接住,绾个刀花,这才立住。内行人都看出来这是失误,然而道光皇帝却把惊险当做精彩,看着憋得满脸通红的徐德麟,直夸他是关公附体,当场点了徐德麟的状元。退场下来的徐德麟,脱下马靴,只见靴筒里边已被鲜血染红,原来刚才由于踢刀太过用力,脚面都踢破了!

四天后,道光皇帝亲临太和殿,传胪,正式赐徐德麟武进士及第,授头等侍卫。由于清朝满族人(包括旗人)使用姓氏有自己独特的习惯,“凡公私文牍,称名不举姓,人则以其名之一字称之若姓。”如爱新觉罗玄烨只说玄烨,赫舍里索尼只说索尼,纳兰明珠只说明珠,钮祜禄和珅只说和珅,因此在官方文献《清宣宗实录》中记录徐德麟时,便写成了“德麟”(卷三百五十九)。

道光二十五年十月,徐德麟外放山西平垣营游击,而他的父亲徐仲恰好由陕西芦塘营游击,升任湖南临武营参将。于是在十五日这天,朝廷连下四道皇封,对徐仲的祖父母、父母及本身妻室,还有徐德麟的长兄徐祥麟及其妻子进行了表彰。再加上此前此后,朝廷对徐廷铎、徐傧、徐伦、徐振麟等人的封赠,真可谓满门皇封!

数年后,徐德麟升任太原营参将。

咸丰初年,朝政日非,徐德麟因与上峰不合,以养病为由,解甲归田。咸丰三年秋,太平军路过沧南一带,南皮县令赵士桐倡办团练,徐德麟积极响应,村镇赖以安宁无扰。

《南皮诗钞》卷六侯本临《咸丰癸丑秋末纪事》其七:“贼氛渐远势差安,狐鼠纵横启祸端(吾邑贼氛聊远,土寇继发,滋扰尤甚)。盗有灵符能免脱,官无奇策任雕盘(邑人假保卫名,乘间劫夺,官不之问)。若非投袂兴华胄,争得枭渠缉义团(邑绅前江阴县知县季公昇泰、前平垣营游击徐公德麟,毅然招集乡团,同辅邑令赵公自十月初二日至十七日,连斩士匪十七名,人心稍安)。”

徐德麟为人赋性忠厚,待人接物,心和气平。晚年,逍遥林野,着布衣,戴草笠,与野老农夫杂处,外人不知其为武状元也。

徐德麟,民国《南皮县志》卷九《文献志三·善行》、大马庄《徐氏族谱》、《沧州武术志》有传。朱彭寿《旧典备征》卷四《武鼎甲考》载道光辛丑科武状元“德庆,汉军镶白旗人”,乃一时笔误。

 

 

附录一:河间金状元考

 

2010年7月16日,笔者为寻访武状元事,专程赴河间采访,蒙瀛南耆宿左炳文先生盛情款待,席间左先生教诲:“我河间除田畯外,尚有金状元!”笔者质疑,“有证据否?”左先生云:“家谱为证。”笔者兴致顿起,遂草草终局,冒午后炎日,强拽年逾古稀之先生前去看谱。

在城东北隅,左先生同窗金国侗先生家,笔者看到了民国间刊刻的《金氏宗谱》,其中金状元果在,而且就是清代第二位武状元金抱一!

然而,细细翻览之下,笔者发现,虽然金抱一出现在河间《金氏宗谱》中,但实事求是地讲,我们不应该将他强拉为沧州的武状元,因为金抱一既不出生在河间,也没有埋葬在河间,河间金氏只是他们金家的一支而已。

根据《金氏宗谱》卷首的几篇序言,笔者了解到,金氏原籍江南松江府华亭县,自金禄始注籍顺天府宛平县京都西便门外。

禄生三子忠、恩、惠,其中恩生环,环生殿,殿生涵一,顺治十一年甲戌乡科武魁,出任河间卫千总,因其孙女与河间张西村张宅结亲,乃寄籍河间。

又,忠生珮,珮生章、印,章生长子汝阶,因梦兆,改名抱一,即金状元;次子汝墀,改名守一;印生长子汝城,早亡,次子汝坤,因习武,改名彪。彪中顺治九年武进士,康熙二十年任广西抚标右营游击,于康熙三十一年致仕,因与金涵一为从堂兄弟,遂来河间寄籍,三十四年卒,立茔于河间芮家屯。这是河间金氏的立祖始末。

通过《金氏宗谱》,我们知道金抱一,原名汝阶,明崇祯十六年就中了武举,顺治三年就中了武进士,却直到顺治六年才中武状元,授头等侍卫,官至江南督标中军副将,致仕后,遂就近归松江原籍,葬于南京牛鹿山。因此,各种文献中提及金抱一,均谓其为京卫人,都是针对他的先人曾注籍宛平所言。

但无论如何,《金氏宗谱》记载的资料,为我们了解金抱一的历史,提供了较为难得的家族文献。目前,在王鸿鹏等编著的《中国历代武状元》一书中,金抱一的相关介绍几乎为零。虽然通过《江南通志》、《浙江通志》,我们知道,金抱一于顺治十七年曾任江南潜山营副将,康熙五年任浙江金华城守副将,康熙十一年任江南督标中军副将,但仅仅是名录而已,大都语焉不详。

而宗谱卷首即为康熙三十一年,金抱一与金彪联名撰写的金氏家谱序言,说明他至少卒于康熙三十一年之后。最有意思的要数兄弟二人同在安徽潜山营任过职。康熙《潜山县志》卷七《武秩官·顺治副总兵》:“金抱一,銮仪卫侍卫,顺治己丑科武状元,顺治(十)七年莅任。才兼文武,德洽兵民。练兵马则壁垒改观,爱士卒则甘苦同受,设汛守则铃柝无惊,且下士好贤,与知县常建三立书院,倡明圣学。康熙三年考满赴部,因总督郎题改副总兵衙门为游击,赴部改补,去之日,兵民卧辙攀辕,如失慈父母,有去思碑。”而《中军》一栏,则有金彪,谓“金彪,由武进士出身。能诗文,善骑射,不愧儒将风流。以兄抱一,引嫌回避。”这两段小传,也丰富补充了金氏兄弟的生平介绍。

金氏一族除金抱一、金彪、金涵一皆以武职光耀外,河间一脉,亦以武科名世:金彪之子金象光,康熙十七年戊午科武举,官南京浦口营守备;象光次子弘亮,任福建泉州城守营参将,象光曾孙凤翔,武庠生;凤翔子诚铎,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武魁,任济宁卫后帮领运千总;诚铎子尚淳,嘉庆六年辛酉科一等武举,候选守备;凤翔曾孙士森,道光八年戊子科一等武举。

 

 

附录二:沧州武进士首选人物名单

 

状元:

康熙四十八年,河间田畯(会元)

    雍正元年,献县李琰(会元)

  乾隆二年,肃宁哈攀龙

  乾隆十七年,献县哈廷梁

    乾隆三十一年,河间白成龙

  嘉庆十年,献县张元联

  道光十八年,任丘郝光甲

  道光二十一年,沧县徐德麟

 

榜眼:

康熙四十八年,肃宁金官禄

乾隆四年,献县哈国龙(会元)

嘉庆二十五年,献县李凤和(寄籍大兴)

道光???年,青县孙和平(望海寺孙,当时属于大城县)

咸丰九年,河间杜遇春

 

探花:

康熙五十一年,河间哈义勇

乾隆二十五年,盐山孙廷璧(寄籍大兴)

道光十六年,青县金连元

光绪九年,肃宁刘占魁

光绪十六年,献县陈邦荣

 

传胪:

雍正五年,吴桥管之经

乾隆十七年,任丘田允中

乾隆(科份不详),任丘李殿鏊

同治元年,青县金德成

光绪十五年,献县纪堪荣(寄籍天津)

 

会元:

雍正二年,献县马遇隆

 

附录三:本文主要参考文献

 

《清实录》

《清史稿》

《清代官员履历》

《清代缙绅录集成》

《大清畿辅先哲传》

乾隆《献县志》、《肃宁县志》、《河间府志》

朱彭寿《旧典备征》

王鸿鹏《中国历代武状元》

田理《先大夫西粤公谱》(河间耿怀山、田金凯先生提供)

民国《汶邑李氏家谱》(献县李培龙、李贵英先生提供)

大马庄《徐氏族谱》(沧县赵健民、刘增祥先生提供)